台灣「商業服務業」景氣循環預測 服務業景氣循環「大翻轉」
2021-03-05
本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根據主計總處公佈最新去年Q4及修正前期間GDP數據,分析預測台灣服務業景氣循環「大翻轉」,已於去年四月出現底谷,預測期間到今年七月將持續復甦。
回顧本服務業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於上次(2020-12-4新聞稿)利用2020/Q3實際資料預測直到今(2021)年4月景氣將持續下降,唯降速明顯較之前(2020-9-4新聞稿)預測至2020年底的降速緩和許多。然而,本次(2021-3-5新聞稿)系統依據政府發佈2020/Q4最新GDP數據分析預測,發現服務業景氣循環已於2020年4月觸底,且目前復甦力道強勁。
經檢視原始資料來源,政府曾於去年發佈2020/Q3的GDP數據時,對自2018年Q1到2020年Q2的統計數據全面修正上調。(此一修正,就全體GDP而言,修正後的2020年上半年經濟年成長率從修正前的0.78%提高為1.14%;而前3季的年成長率從2.28%提高為2.4%。目前政府發佈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是3.11%。服務業GDP同樣將2018年、2019年與2020年前3季分別上修增加了0.072%,0.79%與0.86%。)
進一步回顧本系統去年疫情期間的景氣循環分析預測,利用修正前原始資料2020/Q1(見2020-6-5新聞稿)、2020/Q2(見2020-9-4新聞稿)與2020/Q3(見2020-12-4新聞稿)分別顯現服務業景氣走勢會在去年下半年「逐漸步入衰退區間」、「繼續下降至年底」與「預測到2021年4月仍續下降,唯降速大幅減緩」。這些分析預測顯然是疫情衝擊的影響。若再往前回顧2019年所做分析預測,2019-12-5新聞稿利用2019/Q3數據「預測至2020年4月仍續下降,但2020年展望樂觀」,2020-3-5新聞稿利用2019/Q4數據「同行綜合指數全面翻轉向上」,顯然是2019年Q4的強勁反彈力道讓展望提早轉為樂觀。
綜合上述過程,有如洗三溫暖的冷暖變動,不無反應了疫情衝擊、美中貿易戰、台商回流、政府紓困與數位經濟起飛等情勢雖複雜詭譎,但脈絡仍不失清晰可見的極端不確定,卻又韌性加上彈性充具的台灣政府與民間的經濟治理應變能耐。終於在政府舊數據修正與新數據發佈後完整回歸正軌走勢。
去年(2020)台灣全體GDP成長了3.11%。以支出別分,主要是淨輸出成長了20.1%,貢獻了2.69%的經濟成長,占總貢獻度的86.5%。其餘政府投資成長7.3%,貢獻度0.2%;政府消費成長2.61%,貢獻度0.35%;民間投資成長3.23%,貢獻度0.6%;民間消費負成長2.37%,貢獻度負1.2%。
見諸產業別,主要是工業成長6.11%,貢獻度2.18%(高占總貢獻度的七成);服務業成長1.18%,貢獻度0.74%;農業成長1.33%,成長率比服務業高了些,貢獻度0.02%。
從長期觀察,台灣三級產業結構,服務業占比從高峰2001年的68.78%,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60.3%。同期間,工業占比從 29.37 %提高到37.87%。這種在先進國家發展經驗看來無疑是「反結構優化」的趨勢,深值探討,當然對數位經濟時代新服務業的升級、轉型再提升期待則難掩隱憂。「結構—成長—循環」環環相扣,因果相循,更是吾人進行短期景氣變動觀測之餘,對長期仍存在著不可掉以輕心之明顯警訊。
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(簡稱「商研院CDRI」)今(2021-3-5)日發表「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」,顯示目前雖持續受到國際疫情為主之因素的衝擊,但已於2020年4月走過為期一年(自2019年高峰至2020年4月底谷)的下降期,開始翻轉回升。同行綜合指數並已於2020年10月上升至長期趨勢水平,預測其循環走勢將於2021年7月超過長期趨勢水平的0.4968個「標準差」。同時,其景氣循環領先指標綜合指數亦於2020年5月走過22個月的下降期(2018/7高峰到2020/5底谷)而觸底,反彈上升。看來同行與領先兩綜合指數伴隨上升,理當前景看好,唯2020充滿非常態現象,疫情當前,雖疫苗已急速擴大接種,但變種難測,世界VUCA情勢依然有加無減,台海風雲詭譎幻變,國內分歧分裂依舊,雖兩岸猿聲啼不住,我們已過萬重關,前景或難分明,但德不孤必有鄰,自助人助天必助,繼續掌握大趨勢大方向,機警應變,萬法皆在瀟灑笑談,玄機妙算靈動創意間。
詳細內容請參閱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NXbDY9